返回 电脑版
《白帝城最高楼》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杜甫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白帝城最高楼
唐代-杜甫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帝城最高楼》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注释


    ⑴余英时《唐诗选》:城依山建筑(《上白帝城》所谓“城峻随天壁”),沿坡向上筑到山顶,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处,“城尖”就是山尖。城尖两边的城头走道是倾仄(斜)的。旌旆:旌旗,旆(音佩),本义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仇兆鳌注: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险也。旌斾愁,亦见杜甫《送韦评事》诗:“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斾愁。”
    ⑵萧涤非注: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访古学诗万里行》:白帝城旧址在奉节县治以东十里,瞿塘峡口北岸的白帝山山腰上,是汉代公孙述所建,因山势而修,周围七里,用石块砌成的城墙旧迹,至今仍多处可见。这里山势起伏,山为红砂石,树木稀疏。杜甫当年在《白帝城最高楼》一诗中描写的“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就是写的这里。
    ⑶坼(chè),裂缝。霾(mái),指云色昏暗。龙虎卧,形容峡坼云霾。
    ⑷日抱:指日照。鼋(yuán):大鳖;鼍(tuó):鳄鱼。这句可与“江光隐见鼋鼍窟”(玉台观)参看。萧注:二句写登楼所见近景,是实景。上句写山,下句写水。龙虎,形容山峡突兀盘踞之状,峡静,故曰睡。鼋鼍,形容江流湍急闪烁之状,水动,故曰游。日抱,日照江面如环抱。都是摹写登高临深时所见的一种迷离恍惚之景的。
    ⑸扶桑,见《说文》:“扶桑,神木,日所出也”。断石,指峡坼。
    ⑹弱水,见《山海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其水不胜鸿毛。长流,即第四句里的“江”。这一联可能化用了曹植诗句“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游仙诗》)。楼高即可望远。五六句是从空间的广度来极写楼之“最高”。朱注:峡之高,可望挟桑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吴见思:二句远景,言举天地之大,尽在目前。
    ⑺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谁子:哪一个。
    ⑻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6-227                          2、        丁宁 .杜甫七律全注 :北京大学 ,2012 :124-125                      

      图片版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杜甫相关作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春望-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腊日-杜甫(唐代)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

      曲江对雨-杜甫(唐代)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代)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