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负薪行》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杜甫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负薪行
唐代-杜甫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题记: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游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到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县),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杜甫在夔州看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土风民俗,感慨万千,写下了《负薪行》。

    《负薪行》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注释

    ⑴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⑵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⑶土风:当地风俗习惯。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此以下四句是统说一般妇女们,不专指未嫁的老处女。

    ⑷“应”:一作“男”,“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

    ⑸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⑹此以下四句:复承前处女而言,因未嫁,故犹结双鬟(这是处女的标志);因穷,故野花山叶与银钗并插。

    ⑺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门:入市卖柴。

    ⑻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⑼石根:犹山根。

    ⑽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图片版
      负薪行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杜甫相关作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春望-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腊日-杜甫(唐代)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

      曲江对雨-杜甫(唐代)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代)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