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成都府》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杜甫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成都府
唐代-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题记: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因有此作。

    《成都府》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黄昏时暮色苍茫,夕阳的光辉笼罩在我身上。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一路行程山河变换,一瞬间就在天的另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只是不断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时会再见到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大江浩荡东流去,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城市中华屋高楼林立,寒冬腊月里树木苍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弹唱。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只好侧身把远山遥望。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夜幕四合鸟雀归巢,战火纷飞的中原音讯渺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初升的月儿斜挂天边,天空繁星闪烁与月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客居他乡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独自哀愁悲伤?

    注释

    ⑴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吕延济注:“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⑵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⑶“我行”二句:意谓一路走来经历了千山万水,不知不觉又到了成都这样一个遥远而崭新的地方。

    ⑷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⑸未卜:没有占卜,引申为不知,难料。

    ⑹大江:指岷江。东流去:一作“从东来”。

    ⑺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日月:时间。一作“去日”。

    ⑻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满。华屋:华美的屋宇。

    ⑼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苍:深青色,深绿色。

    ⑽喧然:热闹;喧哗。名都会: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⑾间(jiàn):夹杂。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⑿信:确实。此处有“虽”字义。无与适:无处可称心。

    ⒀川梁:桥梁。南朝梁江淹《灯夜和殷长史》诗:“冰鳞不能起,水鸟望川梁。”

    ⒁“鸟雀”二句:以鸟雀犹知归巢,因兴中原辽远之归思。

    ⒂初月:新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五》:“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

    ⒃争光:与之比试光辉。《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⒄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


      图片版
      成都府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杜甫相关作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春望-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腊日-杜甫(唐代)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

      曲江对雨-杜甫(唐代)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代)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