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题记:
《后出塞五首》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脱身归来的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的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时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待一辈子呢?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购买马鞭和刀头装备自己。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大将谁?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
恐是霍嫖姚。
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1.“战伐”两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2.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3.“千金”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4.道周:即道边。
5.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6.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7.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8.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9.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部伍”句: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14.“令严”句: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7.“古人”两句:“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18.“岂知”两句: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不断。
19.“六合”两句: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20.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pí):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21.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22.“日收”句:《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23.“誓开”句: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
24.“献凯”句: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25.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
26.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27.辽海:即渤海。
28.粳(jīng):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29.“照耀”句: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30.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31.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32.“议者”句: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
33.“我本”两句: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34.益:是增益。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35.“身贵”句: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36.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37.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
38.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39.间(jiàn)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40.“故里”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41.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原句:男儿生世间 及壮当封侯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
原句:战伐有功业 焉能守旧丘
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原句:召募赴蓟门 军动不可留
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
原句:千金买马鞍 百金装刀头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
原句:闾里送我行 亲戚拥道周
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
原句:斑白居上列 酒酣进庶羞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
原句:少年别有赠 含笑看吴钩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原句: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
平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平
原句: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
原句:平沙列万幕 部伍各见招
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
原句:中天悬明月 令严夜寂寥
平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
原句: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
原句:借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原句:古人重守边 今人重高勋
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
原句:岂知英雄主 出师亘长云
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原句:六合已一家 四夷且孤军
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
原句:遂使貔虎士 奋身勇所闻
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
原句:拔剑击大荒 日收胡马群
平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
原句:誓开玄冥北 持以奉吾君
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原句:献凯日继踵 两蕃静无虞
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
原句:渔阳豪侠地 击鼓吹笙竽
平仄:平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
原句:云帆转辽海 粳稻来东吴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原句:越罗与楚练 照耀舆台躯
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原句:主将位益崇 气骄凌上都
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原句:边人不敢议 议者死路衢
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
原句:我本良家子 出师亦多门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原句:将骄益愁思 身贵不足论
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
原句:跃马二十年 恐辜明主恩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原句:坐见幽州骑 长驱河洛昏
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
原句:中夜间道归 故里但空村
平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原句:恶名幸脱免 穷老无儿孙
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古韵平仄:?平平仄通,仄仄通平平。 注:侯『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通平平。
原始诗句: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今韵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通仄平。 注:留『十一尤平声』 注:留『二十六宥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原始诗句: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注:头『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通平平平平。
原始诗句: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古韵平仄:平仄仄仄通,平仄仄仄平。 注:周『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仄平,通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古韵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注:羞『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仄,?仄通平平。 注:钩『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通平平。
原始诗句: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注:桥『二萧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注:萧『二萧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原始诗句: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注:招『二萧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原始诗句: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古韵平仄:通平平平仄,通平仄仄平。 注:寥『二萧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平仄,通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通平。 注:骄『二萧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原始诗句: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韵平仄:仄仄仄通平?仄仄仄平平。 注:姚『二萧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通平?仄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古韵平仄:仄平通仄平,平平通平平。 注:勋『十二文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通仄平,平平通平平。
原始诗句: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古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通平。 注:云『十二文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平仄,平平仄通平。
原始诗句: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注:军『十二文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通平,仄平通平平。
原始诗句: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古韵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通。 注:闻『十二文平声』 注:闻『十三问去声』
今韵平仄:通?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今韵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注:君『十二文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注:虞『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通平平。 注:竽『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注:吴『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注:躯『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古韵平仄:仄通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今韵平仄:仄通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古韵平仄:平平通仄仄,仄仄仄仄平。 注:衢『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原始诗句: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注:门『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古韵平仄:通平仄平通,平仄通仄通。 注:论『十三元平声』 注:论『十四愿去声』
今韵平仄:通平仄平平,平仄仄平通。
原始诗句: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古韵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注:恩『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通,通平平仄平。 注:昏『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通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古韵平仄:通仄通仄平,仄仄仄通平。 注:村『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仄平,仄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注:孙『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重复字体: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