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记:
杜甫《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岱宗夫如何?
雄伟的泰山,到底有多么壮观呢?
齐鲁青未了。
即使走出了齐鲁大地,依然能够远远望见那青翠的山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的神奇汇聚了无数美景,山的南面和北面分别呈现出清晨与黄昏的不同景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缭绕的白云,让人心胸开阔,飞翔的归鸟,映入欣赏美景的眼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攀上泰山的顶峰,俯视群山,感受那份豪情万丈。
选自《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岱宗〕指泰山。
〔齐鲁青未了(liǎo)〕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
〔荡胸生曾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曾,同“层”。
〔决眦(zì)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曾〕通层。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原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
原句: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
原句: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平仄:仄平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
原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古韵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通。 注:了『十七筱上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
原始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注:晓『十七筱上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原始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古韵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注:鸟『十七筱上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韵平仄:仄通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注:小『十七筱上声』
今韵平仄:通通平平仄,通仄仄平仄。
重复字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