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岑参)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题记: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

    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岑参(约七一五~七七〇),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傍〕靠近接近。

      平仄


      原始诗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古韵平仄: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来『十灰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通通仄平平。 注:开『十灰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平,通仄仄通平。

      重复字体: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图片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

        岑参相关作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灭胡曲-岑参(唐代)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

        逢入京使-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岑参(唐代)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岑参(唐代)

        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