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冬日归旧山》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李白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冬日归旧山
唐代-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题记:

这首诗收录于《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李白长期在匡山隐居读书。学者一般认为李白归“旧山”时间在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冬天。开元九年春二、三月李白投刺苏颋不中,只受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的夸奖,却不见用,而大为扫兴,有“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之意,故七八个月后归“旧山”读书处,作此诗。

关于这首诗的,从《唐诗纪事》引东杨天惠《彰明逸事》的一段记载中,便可以得到证实:闻唐李白,本邑人。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中,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以诘责,太白派以诗谢云:“素面依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令惊异不问。稍亲,招引侍砚席。令一日赋山火诗云:“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思辄不属,太白从旁其下句云:“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飞。”令惭止。顷之,从令观涨,有女子溺死江上,令复苦吟云:“二八谁家女,飘来依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李白辄应声继之云:“録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令滋不说。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


    《冬日归旧山》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洗涤,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只见一条碧绿的藤径延伸,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寒云。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深山中老树古木破江而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注释

    ⑴旧山:安旗等认为此指四川江油境内的匡山。匡山也叫戴天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

    ⑵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

    ⑶芳草平:即芳草坪。

    ⑷雪峰:安旗等注:“雪峰,当指岷山,俗称雪山,在江油县(即今四川省江油市)西北三百里,四季常有积雪。”

    ⑸篁(huáng):竹子。

    ⑹雉(zhì):野鸡。

    ⑺箧(qiè):箱子。素鱼:即蠹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因其色白,故名。

    ⑻“洗砚”二句: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素贞,指情操。

    ⑼三清:道教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此处比喻朝廷。


      图片版
      冬日归旧山

      李白(盛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相关作品
      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盛唐)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

      题东谿公幽居-李白(盛唐)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盛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盛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金门答苏秀才-李白(盛唐)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