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渡荆门送别》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李白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 纠错评论
文字版
渡荆门送别
盛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题记: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渡荆门送别》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经过荆门一带,来到昔日的楚国土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渐渐远去,平野辽阔无边,长江滚滚奔流,汇入广袤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亮映照江面,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云朵飘过蓝天,仿佛幻化出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的流水依依不舍,不远万里伴我送行。

    注释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 1977年版)。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 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 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 门户。
    〔从〕往。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 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 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平仄

      原句: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原句: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原句: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原句: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通仄仄平。 注:游『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流『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楼『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通平。 注:舟『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图片版
        渡荆门送别

        李白(盛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相关作品
        将进酒-李白(盛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浣纱石上女-李白(盛唐)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

        白毫子歌-李白(盛唐)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

        渡荆门送别-李白(盛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盛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