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题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原句: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平
原句: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句: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
原句: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注:喧『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平平仄平。 注:门『十三元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注:处『六语上声』 注:处『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原始诗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注:去『六语上声』 注:去『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重复字体: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 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 ...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