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题记: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郁郁不得志。他经过长沙贾谊故居,心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贾谊当年在这里谪居三年,而今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斜阳衰草,寒林空寂,斯人已去,留给后人的只有嗟叹。颔联即景生情,惆怅伤感,真切而又空灵。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的主题。结尾“怜君”一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后人凭吊之意?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年版)。贾谊(前—前),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栖迟〕停留,居留。
〔楚客〕一作“楚国”,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独寻〕一作“渐寻”。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原句: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句: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句: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句: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悲『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通仄仄平平。 注:时『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通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今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通,平仄平平仄通平?
原始诗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注:涯『四支平声』 注:涯『九佳平声』 注:涯『六麻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 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 ...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