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
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
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
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原句:霭然空水合 目极平江暮
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
原句:南望天无涯 孤帆落何处
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
原句:顷为衡湘客 颇见湖山趣
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
原句:朝气和楚云 夕阳映江树
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原句:帝乡劳想望 万里心来去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原句:白发生扁舟 沧波满归路
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
原句:秋风今已至 日夜雁南度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
原句:木叶辞洞庭 纷纷落无数
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
古韵平仄:仄平通仄仄,仄仄平平仄。 注:暮『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通仄平,仄平平平仄。
原始诗句: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
古韵平仄:?通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注:处『六语上声』 注:处『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平通平平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
古韵平仄:仄通平平仄,通仄平平仄。 注:趣『二十五有上声』 注:趣『七遇去声』 注:趣『二沃入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古韵平仄:平仄通仄平,仄平仄平仄。 注:树『七麌上声』 注:树『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古韵平仄:仄平通仄通,仄仄平平仄。 注:去『六语上声』 注:去『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通,仄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平,平平仄平仄。 注:路『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仄通平通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注:度『七遇去声』 注:度『十药入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原始诗句: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古韵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注:数『七麌上声』 注:数『七遇去声』 注:数『三觉入声』
今韵平仄:仄通平通平,平平仄平仄。
重复字体:
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
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