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出萧关怀古》的原文打印版陶翰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出萧关怀古
唐代-陶翰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
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
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
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
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
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
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出萧关怀古》全文注音拼音版
    注释

    ⑴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萧关,汉代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市东南。

    ⑵五原:此指唐代龙游原、乞地干原、青岭原、可岚贞原、横槽原。在今宁夏盐池县境内。

    ⑶控弦:意为开弓,挑起边衅。

    ⑷秦城:此指秦长城。《史记?匈奴列传》:“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据胡。”宁夏秦时属北地郡,今宁夏隆德、固原等地都有秦长城遗迹。

    ⑸旌旃:泛指旗帜。此指军队、兵力。

    ⑹刁斗:古时军中值夜巡更所敲的铜锅,白天煮饭用它。

    ⑺羽书:插有羽毛的信,是紧急军情文书。

    ⑻五军计莫就: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曾派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李息为材官将军,伏兵马邑山中,引诱单于深入,被单于发现,未能如愿,故曰“计莫就”。

    ⑼三策议空全:汉朝大司马严尤在评价历代对少数民族的策略时说:“周、秦、汉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这句诗批评朝廷对边境民族的入侵只是空发议论。

    ⑽孤城:此指萧关。瀚海:沙漠。

    ⑾苦寒奏:即《苦寒行》,乐府《清调曲》名。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征高干,时当正月,乃作《苦寒行》,写冰雪中行军的艰苦。

    ⑿式微篇:《诗?邶风》中的《式微》篇曰:“式微式微,胡不归?”。《诗序》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人用作思归之意。有人认为此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⒀秦楼月:此指家乡关中的月色。


      图片版
      出萧关怀古

      陶翰(唐代)

        陶翰,唐代诗人,约唐玄宗开元中前后在世。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官宦之家出身,字号不详,生卒年亦不详。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o年)擢进士第,次年又擢博

      陶翰相关作品
      出萧关怀古-陶翰(唐代)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 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