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题记:
《青溪》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一说此诗作于王维入蜀途中。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每当我踏入黄花川游玩,总会沿着青溪悠然前行。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溪水随着山势蜿蜒流转,路途不过百里却曲折幽深。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水流穿过乱石时发出喧闹声,而松林深处的山色却显得格外宁静秀丽。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溪边的水草在波浪中轻轻摇曳,芦苇的倒影映照在清澈碧绿的水面上。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我的心早已习惯了恬淡安宁,就像这条清幽的溪流更能让我忘却烦恼。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我愿留在这溪边的大石头上,整天悠闲地垂钓,度过我的余生。
〔(磐石一作〕盘石)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言〕发语词,无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声〕溪水声。
〔色〕山色。
〔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葭(jiā)苇〕泛指芦苇。“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素〕一向。
〔闲〕悠闲淡泊。
〔澹(dàn)〕恬静安然。
〔澹〕溪水澄澈平静。
〔磐石〕大石。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
〔已〕结束。
原句:言入黄花川 每逐清溪水
平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
原句: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原句: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原句: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平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
原句: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原句:请留磐石上 垂钓将已矣
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仄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水『四纸上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通平平?仄。
原始诗句: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古韵平仄:平平通仄仄,仄平平仄仄。 注:里『四纸上声』 注:里『四寘去声』
今韵平仄:?平通仄仄,仄平平通仄。
原始诗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仄。 注:里『四纸上声』 注:里『四寘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通通,仄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注:苇『五尾上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平仄,通通仄平?。
原始诗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注:此『四纸上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原始诗句: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通仄仄。 注:矣『四纸上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通仄,平仄通仄仄。
重复字体: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