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使用的设备是电脑,请点击此处跳转到电脑版,以便于阅读和浏览
返回 电脑版
《童蒙须知·训学斋规》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朱熹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童蒙须知·训学斋规
南宋-朱熹

  原叙: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诸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训学斋规》。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绦或带束腰;脚谓鞋袜。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使损污。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此最饬身之要,毋忽。
  语言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弟,须要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楮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自取用。
  凡借人文字,皆置薄钞录主名,及时取还。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子弟职;书几书砚,自黥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
  读书写文字第四: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济阳江禄,书读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指着毫。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子细看本,不可差误。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谓如赌博、笼养、打球、踢球、放风禽等事。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唯举止不佳,且防焚爇衣服。
  凡相揖,必折腰。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及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按《释名》,“弟”训“第”,谓相次第也。某丈者,如云张丈、李丈。某姓某丈者,如云张三丈、李四丈。
  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饮食之物,勿争较多少、美恶。凡侍长者之侧,必正立拱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语,言须不可妄。
  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响。凡众坐,必敛身,不可广占坐席。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饮酒,不可令至醉。凡如厕,必去上衣,下必浣手。凡夜行,必以烛,无烛则止。凡待婢仆,必端严,勿得与之嬉笑。凡执器皿,必敬谨,唯恐有失。凡危险,不可近。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杂细事宜,品目甚多,姑举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童蒙须知·训学斋规》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原叙:
      原叙: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诸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教育孩子,引导他们学习,要从穿衣戴帽开始,再学习如何与人交流、走路的规矩,接着学习打扫卫生、洗澡洗衣等保持清洁的方法,然后掌握读书写字的技巧,以及其他详细的礼仪规范,这些都是孩子们应该了解的。
    今逐目条列,名曰《训学斋规》。
    现在,我们将这些内容逐一列出,按条目整理,编成一本书,名为《训学斋规》。
    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至于更高阶段的修身养性、侍奉亲人、待人接物的学问,以及探究事理、洞察人性的要义,这些在圣贤典籍中写得清清楚楚,童蒙们应在学习本书基础知识后,逐步深入学习圣贤文章,这里不再多说。
      衣服冠履第一: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做人要整洁端正,从头巾、衣服到鞋袜,都要爱护并经常打理,保持干净整齐。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
    我祖上常告诫后辈:“
    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男子要做到三紧,即头紧、腰紧、脚紧。”
    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
    头紧指把头巾或头发扎紧;
    腰谓以绦或带束腰;
    腰紧是用腰带束紧腰部;
    脚谓鞋袜。
    脚紧是穿鞋袜时要包紧双脚,走路时不掉鞋。
    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
    头、腰、脚都要紧致,不能松垮。
    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否则会显得懒散,举止不端庄,被人轻视。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
      穿衣服时,要先提起衣领,整理好衣襟,穿好后再将两衽交叠向右,系好纽带,不要遗漏。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
    吃饭时注意别弄脏衣服;
    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走路时小心别蹭到东西。
      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脱下的衣服要叠好放进衣箱,不乱扔乱放,这样既不会落灰,也便于下次穿戴。
    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衣服穿久了难免有污垢,要经常清洗,若有破损,尽快缝补,衣服不怕补,只要完整干净就好。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
      洗脸时,用毛巾围住衣领,卷起袖子,以免打湿。
    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使损污。
    干活时脱下长袍,换上便装,以免弄脏。
    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
    白天穿的衣服,晚上睡觉要换下来,避免生虱子跳蚤,也能延长衣服寿命。
    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
    如果能做到这些,既能仪表庄严,让人尊重,又可减缓衣服耗费。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
    晏婴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这不仅是节俭的表现,也是他懂得穿衣之道的结果。
    此最饬身之要,毋忽。
    这些都是修身的重点,不可忽视。
      语言步趋第二:
      语言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弟,须要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
      孩童说话要温和谦恭,吐字清晰,语速和缓,不吵闹、不嬉笑。
    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
    长辈批评时,应虚心听取,不强词夺理。
    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
    即使被误解,也不要当场辩解,可以先忍耐,过后再慢慢解释。
    云:
    比如:“
    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
    当时可能是这样的,之前忘了说明”。
    或曰:
    也可以说:“
    当是偶尔思省未至。
    是我考虑不周”。
    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这样既不忤逆长辈,又能说明事理。
    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与朋友交往也应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听到别人犯错,即使是仆人有过,也要包容并私下劝导,而不是当众斥责或宣扬。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走路时要端正,不急不躁,不左踢右踹。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长辈呼唤时,要快步上前,不可拖延。
      洒扫涓洁第三:
      洒扫涓洁第三: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孩童应经常打扫庭院房间,擦拭桌椅,保持整洁。
    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
    笔墨纸砚及其他用品要摆放整齐,用完后归还原处。
    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楮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自取用。
    长辈的书籍如有凌乱,可帮其整理,但不可擅自取用。
      凡借人文字,皆置薄钞录主名,及时取还。
      借书时要在本子上记下书名和主人名字,以便及时归还。
    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
    窗户、墙壁、案几及书籍上不可涂鸦。
    前辈云:“
    老人常说:“
    坏笔污墨,瘝子弟职;
    笔札损毁、墨汁乱洒会耽误学业;
    书几书砚,自黥其面。”
    在书桌上乱画就像在脸上刺字一样丢人。”
    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
    这种行为尤其不雅,必须戒除。
      读书写文字第四:
      读书写文字第四: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
      读书前,先把书桌收拾整齐,摆放端正。
    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
    坐姿端正,逐字逐句阅读,速度舒缓,保证读得仔细分明。
    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每个字都要大声朗读,不错、不漏、不多、不颠倒。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多读几遍,内容自然熟记于心。
    古人云:“
    古人说:“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就是说如果把文章读熟了,不用听别人解释,自然就明白其中要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如果心思不在书上,眼睛就不会专注,心眼不专一,随便读读,肯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也不会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若能做到心到,眼和口能不到吗?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
      爱护书本,不要损毁、玷污或弄皱。
    济阳江禄,书读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济阳江禄,即使有紧急事,也会先把书卷好放整齐再起身,他的做法值得学习。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
      写字时,拿墨块的上端,端正坐着磨墨,不要弄脏手。
    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指着毫。
    开始写字时,手执毛笔的上端,用双钩法执笔,书写端正的楷书,不要让手碰着笔毫。
    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无论字写得好坏,都要一笔一画认真地书写,把字写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不可潦草。
    凡写文字,须要子细看本,不可差误。
    无论字好坏,都要认真书写,看着书本,不抄错。
      杂细事宜第五: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孩童要养成早起晚睡的习惯。
    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远离争斗吵闹的地方,不做无益于德行和知识的事情。
    谓如赌博、笼养、打球、踢球、放风禽等事。
    如赌博、养鸟、打球、蹴鞠、放风筝等。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
      对美食,家里有就吃,没有也不强求,但日常粥饭不可或缺。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唯举止不佳,且防焚爇衣服。
    烤火时不要靠太近,以免引燃衣物。
      凡相揖,必折腰。
      拱手行礼时,腰要弯下去以示恭敬。
    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
    与长辈说话时,自称要用名而不用字;
    及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
    称呼长辈要用“某丈”。
    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
    有兄弟则称“某姓某丈”。
    按《释名》,“弟”训“第”,谓相次第也。
    按《释名》的解释,“弟”解释为“第”,就是排行、次第的意思。
    某丈者,如云张丈、李丈。
    所谓“某丈”,是“张丈”“李丈”这样。
    某姓某丈者,如云张三丈、李四丈。
    所谓“某姓某丈”,是“张三丈”“李四丈”这样。
      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
      外出和返回时,要向长辈行礼并告知情况,哪怕是短暂出门。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在长辈面前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不挑剔食物。
    凡饮食之物,勿争较多少、美恶。
    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以及好吃与否。
    凡侍长者之侧,必正立拱手。
    侍从在长辈身边要双手交叉站立。
    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语,言须不可妄。
    回答问题要诚实。
      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响。
      开门掀帘子时要轻柔,避免发出大响声。
    凡众坐,必敛身,不可广占坐席。
    与人同坐时收敛身体,不占太多空间。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侍奉长辈出行时走在右侧,在家则位于左侧。
      凡饮酒,不可令至醉。
      喝酒不醉。
    凡如厕,必去上衣,下必浣手。
    上厕所前脱上衣,完事后洗手。
    凡夜行,必以烛,无烛则止。
    夜里走路要带灯笼或火烛,否则宁可不出门。
    凡待婢仆,必端严,勿得与之嬉笑。
    对待婢女仆人要严肃,不嬉戏玩笑。
    凡执器皿,必敬谨,唯恐有失。
    拿容器时要小心,避免失手。
    凡危险,不可近。
    危险地方和事情都不要靠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路上遇到长辈,先站直拱手,再小步快跑上前行礼。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睡觉时用枕头,不用被子盖头。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
    吃饭时用汤匙放下筷子,用筷子放下汤匙。
    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吃完后将两者放在桌上。
      杂细事宜,品目甚多,姑举其略,然大概具矣。
      生活中的琐事繁多,这里只列举几项,让童蒙了解基本礼仪。
    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若能认真学习并实践前面五篇内容,自然会成为一个谨慎诚实的人,这样的人愿意读圣贤之书,发扬良好品格,完善道德、建功立业,成为贤良君子。
    汝曹宜勉之。
    诸位童蒙谨记教诲,时时勉励自己,成就优秀的自己。

    图片版
    童蒙须知·训学斋规

    朱熹(南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

    朱熹相关作品
    童蒙须知·训学斋规-朱熹(南宋)

      原叙: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朱熹(南宋)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朱熹(南宋)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宋代)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电脑版
    古文之家学习交流QQ群:64737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