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凡训蒙,须讲究。
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
详训诂,明句读。
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
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
小学终,至四书。
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
《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子思笔。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
自修齐,至平治。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孝经通,四书熟。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
如六经,始可读。
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
《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
号六经,当讲求。
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
有《连山》、《归藏》两本书。
有周易,三易详。
和《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
《书》载典章,谋略,君臣言行,政令。
有誓命,书之奥。
征伐誓言、训令,文字很深奥,不容易读懂。
我周公,作周礼。
周公著作了《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
《国风》、《大雅》、《小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
寓褒贬,别善恶。
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
有左氏,有谷梁。
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方读子。
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撮其要,记其事。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文中子,及老庄。
文中子、老子和庄子等五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
考世系,知终始。
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
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
相揖逊,称盛世。
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
周文武,称三王。
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四百载,迁夏社。
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汤伐夏,国号商。
商汤王起兵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六百载,至纣亡。
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纣王。
周武王,始诛纣。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王纲坠。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
逞干戈,尚游说。
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终战国。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
五霸强,七雄出。
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始兼并。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
传二世,楚汉争。
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高祖兴,汉业建。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至孝平,王莽篡。
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为东汉。
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
四百年,终于献。
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争汉鼎。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
号三国,迄两晋。
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宋齐继,梁陈承。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宋齐梁陈继之。
为南朝,都金陵。
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宇文周,与高齐。
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迨至隋,一土宇。
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
不再传,失统绪。
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起义师。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
除隋乱,创国基。
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二十传,三百载。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
梁灭之,国乃改。
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梁唐晋,及汉周。
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称五代,皆有由。
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炎宋兴,受周禅。
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十八传,南北混。
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帝号纷。
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
迨灭辽,宋犹存。
到了金朝灭辽,南方还存在宋朝。
至元兴,金绪歇。
直到元朝兴盛,金朝功业才消。
有宋世,一同灭。
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
并中国,兼戎狄。
建立了元朝,重新又统一了中国,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
九十年,国祚废。
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明太祖,久亲师。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统兵灭了元朝。
传建文,方四祀。
传皇位给建文,才四年就被夺权。
迁北京,永乐嗣。
将国都迁往北京,国号永乐继帝位。
迨崇祯,煤山逝。
到崇祯家国破碎,逝媒山明亡废。
清太祖,膺景命。
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
靖四方,克大定。
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至世祖,乃大同。
到了世祖福临,取得天下大同。
十二世,清祚终。
清朝传至十二世,宣统退位告终。
读史者,考实录。
想要通读历史,必须要查考史料。
通古今,若亲目。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口而诵,心而惟。
一边口中诵读,一边要用心思考。
朝于斯,夕于斯。
早晚如此专注,才能真正的学好。
昔仲尼,师项橐。
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
古圣贤,尚勤学。
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的官位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
彼既仕,学且勤。
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削竹简。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彼无书,且知勉。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
彼不教,自勤苦。
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如映雪。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家虽贫,学不辍。
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如负薪,如挂角。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身虽劳,犹苦卓。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
始发愤,读书籍。
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犹悔迟。
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
尔小生,宜早思。
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若梁灏,八十二。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
对大廷,魁多士。
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彼既成,众称异。
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
尔小生,宜立志。
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能咏诗。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泌七岁,能赋棋。
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彼颖悟,人称奇。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蔡文姬,能辨琴。
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
谢道韫,能咏吟。
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彼女子,且聪敏。
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
尔男子,当自警。
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方七岁。
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彼虽幼,身已仕。
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
尔幼学,勉而致。
你们年龄相同,努力也能成功。
有为者,亦若是。
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犬守夜,鸡司晨。
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
苟不学,曷为人。
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蜂酿蜜。
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
人不学,不如物。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幼而学,壮而行。
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
上致君,下泽民。
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显父母。
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
光于前,裕于后。
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人遗子,金满赢。
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
我教子,唯一经。
而我并不这样,我教育我的子孙,只有此三字经。
勤有功,戏无益。
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戒之哉,宜勉力。
必须以此为戒,勉励自己成材!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