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赤壁之战》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司马光)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赤壁之战
北宋-司马光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权即遣肃行。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
    豫州今欲何至?”
    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
    备曰:“
    刘备说:“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肃曰:“
    鲁肃说:“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
    备甚悦。
    刘备很高兴。
    肃又谓诸葛亮曰:“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
    我,子瑜友也。”
    我是子瑜的朋友。”
    即共定交。
    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权曰:“
    孙权说:“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
    亮曰:“
    诸葛亮说:“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权勃然曰:“
    孙权恼怒地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
    亮曰:“
    诸葛亮说:“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操军破,必北还;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
    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
    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曰:“
    长史张昭等人说:“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
    鲁肃独不言。
    只有鲁肃不说话。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
    卿欲何言?”
    您想要说什么?”
    肃曰:“
    鲁肃说:“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
    何以言之?
    凭什么这样说呢?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啊!”
    权叹息曰:“
    孙权感叹地说:“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
    瑜至,谓权曰:“
    周瑜回来,对孙权说:“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
    请为将军筹之。
    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权曰:“
    孙权说:“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
    因拔刀斫前秦案,曰:“
    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乃罢会。
    于是就散会了。
      是夜,瑜复见权曰:“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假,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
    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权抚其背曰:“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辅助我的呀!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
    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  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图片版
    赤壁之战

    司马光(北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

    司马光相关作品
    刘备纳贤-司马光(北宋)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

    闲居-司马光(北宋)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

    周瑜论战-司马光(北宋)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

    赤壁之战-司马光(北宋)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吕蒙正不计人过-司马光(北宋)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