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雒郡南六百里,属邑有丰阳、上津,皆深山穷谷,不通辙迹。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斫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然后酿黍稷,烹鸡豚,先约曰:“某家某日,有事于畬田。”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至则行酒啖炙,鼓噪而作,盖剧而掩其土也。掩毕则生,不复耘矣。援桴者有勉励督课之语,若歌曲然。且其俗更互力田,人人自勉。仆爱其有义,作《畬田词》五首,以侑其气。亦欲采诗官闻之,传于执政者,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辟矣。其词俚,欲山甿之易晓也。
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杀尽鸡豚唤劚畬,由来递互作生涯。
莫言火种无多利,树种明年似乱麻。
数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乱入云。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畬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上雒郡南六百里,属邑有丰阳、上津,皆深山穷谷,不通辙迹。
在上雒郡南方六百里,有其属县丰阳、上津,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
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斫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
当地农民仍旧采用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是先砍掉山田上的树木,即使是悬崖绝岭,也将树木全部砍到,等到树木干燥后用火焚烧。
火尚炽,即以种播之。
火势猛烈之时,便可进行播种。
然后酿黍稷,烹鸡豚,先约曰:“
之后,用高粱烧酒,煮鸡肉猪肉,在农事季节前约定:“
某家某日,有事于畬田。”
某家在某日要进行畬田。”
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
届时,即使是在数百里外的人,也会带着锄头、斧子按时到来。
至则行酒啖炙,鼓噪而作,盖剧而掩其土也。
到了以后就饮酒、吃烤肉,擂鼓高歌后开始耕作,锄土覆盖种子。
掩毕则生,不复耘矣。
覆盖好后种子就会生长,不需要再耕耘。
援桴者有勉励督课之语,若歌曲然。
耕作时,持桴指挥的人会唱着山歌似的调子勉励大家。
且其俗更互力田,人人自勉。
而且当地保持着协力耕作的习俗,大家都自觉。
仆爱其有义,作《畬田词》五首,以侑其气。
我喜爱这种耕作制度的有义气,于是创作《畬田词》五首来发扬当地的风气。
亦欲采诗官闻之,传于执政者,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辟矣。
同时希望采诗官知道这种风气,上报给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选择贤良的州官和县官,使各地的农民都能像商州人民一样有情谊,则荒地差不多都能得到开垦。
其词俚,欲山甿之易晓也。
用词通俗,是为了让山民容易明白。
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大家齐心合力上山田砍树烧灰,耳听山歌的同时手不停地劳动。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各家都希望种上千百亩的庄稼,豆子和稻谷的果实遍布在山中。
杀尽鸡豚唤劚畬,由来递互作生涯。
杀鸡杀猪招待前来助耕的乡亲,一向以互相帮助为谋生的办法。
莫言火种无多利,树种明年似乱麻。
不要说烧山种谷没有什么好处,明年树木就会茂盛如丛生的麻。
数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乱入云。
在猎猎声响中喝酒喝得足足的,登山砍柴烧灰直到被云雾缭绕。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自种自收而能够满足自家吃用,连尧舜是我们的国君都不知道。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
耕完北山的田就去耕南山的田,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哪会有偏心?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希望种田人都像我们这样合作,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荒废的田园。
畬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畬田时伴着鼓笛声而一派和乐,只是吟唱时有歌曲而没有歌词。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这种情况在商於地区成为过去,满山人都将唱我写的这五首诗。
。
〔畬(shē)田〕烧荒垦种。畬,《全宋诗》全部作“畲”。
〔词〕《宋诗钞》作“调”。
〔有序〕《宋诗钞》作“并序”。
〔雒(luò)〕《宋诗钞》作“洛”。
〔刀耕火种〕古时农民,在多山地区开荒,先伐去树木,烧去野草,以灰肥田。
〔抵〕《宋诗钞》作“底”。
〔斫(zhuó)〕砍伐。
〔仆〕倒。
〔酿黍稷,烹鸡豚(tún)〕用高梁烧酒,煮鸡肉猪肉。这里指招待客人。豚,小猪,亦泛指猪。
〔至〕《宋诗钞》作“集”。
〔啖炙(dànzhì)〕吃肉食。
〔鼓噪〕擂鼓高歌。
〔掩〕《宋诗钞》作“劚”。
〔援桴(fú)者〕司鼓人。桴,打鼓的棒。
〔仆〕自称的谦辞。
〔畬田词〕《宋诗钞》作“畬田”。
〔采诗官〕收集采访诗歌的官员。
〔执政者〕掌理国家政事的官员。
〔苟〕如果。
〔二千石〕古代郡守的代称,指州官。
〔百里〕县令的代称,指县官。
〔使化天下之民〕以此教化国内的农民。
〔如斯民之义〕像此地农民一样有互助合作的义气。
〔污莱〕荒田。
〔其词俚(lǐ)〕《宋诗钞》作“其则采乎词俚”。俚,指俚语,即民间俗话。
〔欲山甿(méng)之易晓也〕《宋诗钞》作“盖欲山民之易晓也”。
〔斫〕《全宋诗》作“劚”。
〔孱(chán)颜〕通“巉岩”,高峻的山岩。
〔索〕古代长度单位,十丈为一索。
〔作者自注〕“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宋诗钞》作“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以为田数。”
〔豆萁(qí)〕豆茎,这里泛指豆类作物。
〔递互〕交替互助。
〔生涯〕生活,活计。
〔树种明年似乱麻〕作者自注〕“种谷之明年,自然生木,山民获济。”树种,《全宋诗》作“禾树”,《宋诗钞》作“林树”。
〔数〕《全宋诗》作“鼓”,《宋诗钞》作“谷”。
〔猎猎〕风声,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取《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之意。尧舜,唐尧虞舜,古时的贤明帝王。
〔刀〕《宋诗钞》作“力”。
〔岂有偏〕没有偏心,指互相帮助,公平无私。
〔皆似我〕都像我们一样的互助合作。
〔四海〕四海之内,即普天下。
〔熙熙(xīxī)〕和乐的样子。
〔商於(wū)〕古地区名,在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内乡一带。战国时,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即指此。(见《史记·张仪传》)一说指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陕县)两邑及两邑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宋代属商州所辖。於,《宋诗钞》作“于”。
〔故事〕过去的事。
〔舍(shè)人〕作者自称。
《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作者曾任右拾遗直史馆左司谏知制诰等官,常在皇帝左右,故自称“舍人”。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春云如兽复...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