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桃源行》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王安石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桃源行
宋代-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桃源行》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

    ⑴行(xí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⑵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鹿为马:史载赵高欲作乱.恐群臣不听,乃指鹿为马,凡言鹿者皆被杀。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

    ⑶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乃修筑长城。由于工程浩大.环境艰苦,死了不少人。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⑷避时:逃避乱世。

    ⑸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这句本自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⑹桃源:代指桃花源。

    ⑺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

    ⑻薪:柴火。

    ⑼渔郎”二句:本自《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诸语。漾舟,泛舟。

    ⑽“世上”二句:本自《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世上.指渔人。山中.指桃源中人。

    ⑾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有“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桃花源记》所写是东晋时事,故此概指西汉末年以及西晋频仍的战乱。

    ⑿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图片版
      桃源行

      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

      王安石相关作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

      思王逢原三首-王安石(北宋)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袅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北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王安石(宋代)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