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题记:
这五首钱塘看潮七绝,是苏轼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潮势汹涌澎湃,比平时大潮更加奇特,潮头如万马奔腾,山飞云走,撼人心目。历代诗人,多有题咏。苏轼这组七绝,是其中的名作。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准知道今晚的月亮十分团圆,江潮欲来秋风已带着九月的清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寄语九重天门请不要上锁,我要留住月色把夜潮观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江潮如万军击鼓呼叫,壮大的声威使吴人震恐惊吓,就好像当年王濬率领着水兵顺流东下。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要知道潮头有多么高,连越山都完全被吞没在浪花。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我身世悠悠如同江水起起落落,长此以往也像沧海波涛那样白头浪人。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
造物者也知道人是很容易老去的,所以让那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吴地男儿生长在江边十分喜爱江海波涛,贪得官中利物冒险踏波而不知警戒。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海神若知道当代君王的意旨,应该让海边盐卤之地变成肥沃的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江神河伯泛起微波不过是两只小蠓虫而已,海神挟带潮水汹涌东来气势真如吞吐虹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哪儿能找到吴王夫差的兵士个个身穿水犀甲衣,三千支强劲的弓箭,定把高高的潮头射低。
〔玉兔〕旧说月中有玉兔蟾蜍(见《五经通义》),后世因以玉兔代月。
〔重门〕九重天门。
〔钥〕锁
〔鼓噪,击鼓呼叫。慑(shè)吴侬(nóng),使吴人震慑。慑,恐惧。吴侬,吴语称“我”为“侬”(见《南部烟花记》),此处吴侬即指吴人。
〔似〕一作“是”。
〔阿童〕晋王浚小名阿童,平蜀以后,他造战船练水军,顺流东下,一举消灭了东吴。
〔浑〕全。
〔“久与”句〕出自白居易《九江北岸遇风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江水西流〕指海水上潮,江水势不能敌,所以出现逆流情况,随潮西流。
〔狎(xiá)〕亲昵玩弄。
〔涛渊〕指有涛澜的深水。
〔斥卤〕海边盐咸地。
〔醯(xī)鸡〕小虫名。
〔《庄子·田子方》“孔子见老聃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海若〕海神。
〔夫差〕人名,春秋时期吴王,这里借指五代时的吴越王。
〔“三千”句〕苏轼自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进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