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刘过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宋代-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鴞鸾。

题记: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当是刘过晚年的作品。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他们都有爱国热情。他们曾积极有为,力主北伐,但在那个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时代,他们所有的理想都被现实击碎,那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理想就只有在他们的心中永存。刘过这首晚年的词正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当时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由于主和派大都在朝廷中掌握实权,因此坚持抗金北伐的刘过深受主和派的压抑,心中郁闷越发难以排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时势情境中写下的。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
    背弓提剑出塞杀敌,去仙山上著书立说。
    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
    武功文名得来毫不费力,失去也等闲视之。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古人未必都是对的,今人未必都是错的,这世间充满了沐猴而冠之辈。
    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不管是内外还是中间,我都已经看透了,其实都没什么区别。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
    必须饮酒解忧,也可以作诗言志,但不要再徒劳地弹铗了。
    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
    人生就是行乐,何必自寻烦恼,枉自催得两鬓斑白呢?
    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
    得志就领兵带队去杀敌,不得志就骑蹇驴戴破帽,不要觉得二者有什么区别。
    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鴞鸾。
    人世间的事情原本如此,自然会有人能识得猫头鹰与凤凰。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又名《元会曲》《凯歌》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下片句, 皆四平韵。另有偷声、添字、减字者,皆为变体。 [3] 

    2.榆塞:即边塞、边关。

    3.铅椠(qiàn):指写作、校勘等文字工作。铅,铅粉笔;椠,木板片。皆书写工具。蓬山:秘书省的别称。

    4.匹如闲:即等闲,平常。

    5.沐猴冠:猕猴戴着帽子。

    6.铗(jiá)休弹:反用《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故事。冯谖为求得孟尝君提高对他的待遇,三次弹响自己的剑铗而唱“长铗,归来乎”,礼贤下士的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这里指:然而当今的统治者却昏愤无能,弹铗又有何用!

    7.达:显达。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将军所用,也用作仪仗。金甲:铁战衣。

    8.蹇(jiǎn)驴:玻脚的驴子。

    9.鸮(xiāo)鸾:猫头鹰与凤凰,以喻美恶。


      图片版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刘过(南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

      水调歌头(词牌名)

      水调歌头,词牌名。亦称《花犯念奴》。此调是截取《水调歌》大曲开头一章的创新之作。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刘过相关作品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刘过(宋代)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

      念奴娇·知音者少(留别辛稼轩)-刘过(宋代)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刘过(南宋)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刘过(宋代)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

      醉太平·情深意真-刘过(南宋)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