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明妃曲二首·其二》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王安石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明妃曲二首·其二
宋代-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题记: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明妃曲二首·其二》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图片版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

      王安石相关作品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北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王安石(宋代)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王安石(宋代)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