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
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
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
曰,学圣人而已矣。
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
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
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
其相似也适然。
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
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
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
正之盖亦常云尔。
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
辅而进之,其可也。
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噫!
唉。
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
一首:一篇。
子固: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元丰类稿》。
慕:仰慕。
友:与......交朋友,动词。
正之:孙侔,字正之,一字少述。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多次被人推荐,曾授校书郎扬州州学教授。
相过:拜访,交往。过,访问。
相语:交谈。
辞:这里指书信往来。
币:帛,丝织品,这里指礼品。
若:和,与。
考:考察、观察。
适然:理所当然的事情。
《怀友》:原文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其文云:“因介卿(即介甫)官于扬,予穷居极南······为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介卿家。”
遗(wèi):赠送。
大略:大体上。
扳(pān):同“攀”,援引。至乎中庸:语本曾巩《怀友》“望中庸之域,其可以策而及也。”
中庸(yōng):儒家奉行的道德标准,认为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即不偏不倚,循常守旧。
安驱:稳稳当当地驾车。
轥(lìn):车轮碾过。
造于:到达。
昔:昔日。
噫(yī):唉,表示感叹。
守:职守,工作岗位。
私:私人。
系:牵系,系念。
警(jǐng):警策,勉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
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 朝渡藤溪霜落後,夜过麾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谢公陈迹自...
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