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
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传》曰:“
古书上说。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书》曰:“
《尚书》说:“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
呜呼,尽之矣。
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
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
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
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
故曰:
所以说:
忠厚之至也。
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曰:“
《诗经》说:“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
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
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⑴吁俞:吁,疑怪声;俞,应词也。
⑵欢休:和善也。
⑶惨戚:悲哀也。
⑷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⑸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⑹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⑺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⑻士:狱官也。
⑼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
⑽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⑾方命:逆名也。
⑿圯族:犹言败类也。
⒀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⒁祉:犹喜也。
⒂遄:速也。
⒃沮:止也。
〔欢〕“歡”的简化字。《汉语大字典》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
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惟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 ...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 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