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谏院题名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司马光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谏院题名记
北宋-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著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谏院题名记》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
      在古代,没有专门负责规劝君王的官职,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公卿大夫,还是市井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人人都可以对君王提出建议。
    汉兴以来,始置官。
    (直到)汉朝兴盛之后,才正式出现了谏官这一职位。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天下的政务,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失、好坏与利弊,都集中在谏官一人身上,由他来如实陈述一切,谏官的责任实在太重大了!
    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
    要当好一名谏官,(应该)关注重要的事情,忽略细枝末节;
    先其急,后其缓;
    把紧急的事情放在前面,把无关紧要的事放在后面;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一心为国家考虑,而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之前。
    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那些热衷于追求名声的人,往往也会贪图私利,(如果这样的人做了谏官)那其中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诏设立了六名谏官,专门监督皇帝的行为。
    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
    到了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记录在专门的文书上。
    嘉祐八年,刻著於石。
    我担心时间久了名字会被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把这些名字刻在了石头上。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
    (这样一来)后人就可以对照着名字一一评价道:“
    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
    这个人是忠臣,那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那个人偏邪。”
    呜呼!
    唉!
    可不惧哉!
    真是令人引以为戒啊!

    注释

    〔四海〕指全国。古时认为中国四境皆有四海环绕。
    〔萃〕聚集。
    〔志〕记。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天禧〕宋真宗的年号,公元一〇一七年至一〇二一年。
    〔真宗〕即宋真宗赵恒。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一〇四一年至一〇四八年。
    〔嘉祐〕宋仁宗的最末一个年号,公元一〇五六年至一〇六三年。
    〔惧〕这里是令人警戒之意。

      图片版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北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

      司马光相关作品
      卷一·治家-司马光(北宋)

        《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北宋)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

      不私故旧-司马光(北宋)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

      与王介甫书-司马光(北宋)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

      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