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楚地的老百姓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他的灵魂精魄飘到了哪里去了呀,只留下楚地的父老们在哽咽哭泣。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直到今天在滔滔淼淼的汨罗江上,人们还在投食去喂养饥饿的鱼虾。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遗留下来的风俗变成划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时的喊叫声震裂了楚山。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屈原是华夏古往今来最豪迈的人,就算是慷慨赴死也是异常地壮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世上的俗人怎能知道他的想法呢,都在留恋着这个世间而不愿告别。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南宾县之前就是属于楚国的领地,山上还遗留有古人建造的屈原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本来建塔都是为了侍奉佛祖僧人,但楚国人担心屈原精魂就此消散。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虽然建塔这件事没有确切的凭据,可是百姓的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能够不死呢,又何必去计较到底怎么样能长寿。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是人的名声,财富地位之类的只是短暂的荣耀。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正因屈原大夫明白这简单的道理,因而宁赴死也要保持自己的节操。
屈原塔:作者自注: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屈原: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楚:楚国,楚地,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故称。今属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
歇:停止,休止。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春夏时节水色泛绿,所以称“沧江”。沧,通“苍”,有浩渺的意思。
投饭:指古时荆楚之地老百姓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饥渴:饥饿,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就死:赴死,就义。
眷眷:恋恋不舍。决:别,分别。
南宾: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时苏轼陪同父亲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子:指屈原的精魂。沦灭:消亡,消失。沦,沉没。
此事:指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情。
考:老,长寿。折:断,这里指死亡,短命。
大夫:这里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
死节:为了保全气节、操守而赴死。《楚辞·九章》:“或忠信而死节兮。”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