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观潮》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周密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观潮
南宋-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题记: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奔腾冲激,声撼地轴,叹为观止者由来已久。《庄子·外物》篇讲到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指的也许就是浙江怒潮。《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始皇三十七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记载。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观潮》此篇就是周密在《武林旧事》关于浙江观潮的笔记。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已”(《武林旧事跋》)。《观潮》此篇也反映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观潮》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潮水,堪称天下最雄伟的奇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每年农历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潮水最为壮观。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水从远处的钱塘江入海口涌起时,远远望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不久,潮水逐渐逼近,如同玉砌的城墙、雪盖的山岭般连天而至,声音震耳欲聋,宛如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气势磅礴,仿佛要吞没天空、冲荡太阳,令人感到无比豪壮。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杨万里诗中所写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绘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每年农历八月,临安府的长官都会来到浙江亭检阅水军,几百艘战船整齐排列在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随后,水军开始演练五阵的变化,战船忽快忽慢,时分时合,展现出各种复杂的变化,同时,还有人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动作稳如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忽然间,四面升起黄色烟雾,人和物都被遮蔽得看不见了,只能听到爆炸声,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一般。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等到烟雾散去,水面恢复平静,所有的船只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漂流而去。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几百名擅长游泳的吴地健儿,披头散发,身上画着彩绘,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地迎着潮水逆流而上,他们在万丈高的巨浪中翻腾穿梭,忽隐忽现,变换各种姿势,但旗尾却始终不沾一滴水,他们凭借这种技艺来展示自己的高超本领。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人群,车马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各种吃喝物品的价格比平时高出许多倍,租用看棚的人数也多得惊人,甚至中间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空余。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
      按照宫中的惯例,观潮要在“天开图画”的高台上进行。
    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站在高台上俯瞰,整个场景就像放在手掌中一样清晰可见。
    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京城的百姓远望皇上的黄伞和羽毛扇,仿佛悬浮在九天之上,真有种置身仙台的感觉。

    注释

    〔浙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冲荡。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年。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略不相睹〕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睹,看。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一舸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几百个擅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因春秋时为吴国之地,故称。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译)。
    〔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画着文彩。
    〔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饰。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而僦赁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转折。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虽席地不容间也〕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许,使。间(jiān)空间。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图片版
      观潮

      周密(南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

      周密相关作品
      观潮-周密(南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周密(宋代)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泮寒睍暖,看...

      绣鸾凤花犯·赋水仙-周密(宋代)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

      瑶花慢-周密(宋代)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

      玉京秋·烟水阔-周密(宋代)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