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小池》的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杨万里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 纠错评论
文字版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题记:

有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仿,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


    《小池》全文注音拼音版
    小池繁体版(已校对)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对照翻译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平仄


        原始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注:柔『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韵平仄:仄通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头『十一尤平声』
        今韵平仄:仄通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重复字体: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早有蜻蜓立上头

          图片版
          小池

          杨万里(南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

          杨万里相关作品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三-杨万里(南宋)

          二月初头春向中,花梢薄日柳梢风。 折花客子浑无赖,狼藉须教满路红。 ...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一-杨万里(南宋)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其二-杨万里(南宋)

          晓翠妨人看远山,小风偏入客衣单。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

          插秧歌-杨万里(南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南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