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咏牡丹》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陈与义)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题记: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咏牡丹》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参考资料:
           1、        张海鸥主编 .宋名家诗导读 .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 .                      

      图片版
      咏牡丹

      陈与义(南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

      陈与义相关作品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二-陈与义(南宋)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一-陈与义(南宋)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陈与义(宋代)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陈与义(宋代)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陈与义(宋代)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