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朱熹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记: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平仄


      原始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注:徊『十灰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通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通仄平平仄仄平。 注:来『十灰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重复字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片版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朱熹(南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

        朱熹相关作品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朱熹(南宋)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朱熹(南宋)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宋代)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春日-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