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题记: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决心北伐中原,没想到会如此艰难,我时常向北眺望中原大地,内心热血沸腾,怨气积得像山一样高。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还记得在瓜州渡狠狠打击金兵,雪夜里楼船战舰飞速穿梭,秋风中骑着战马纵横驰骋,收复大散关的消息接连传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当初我自比为守护国家的万里长城,立下壮志要为祖国扫除边疆隐患,如今却已满头白发,垂垂老矣,盼望北伐、期待恢复失地都成了空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让人不禁怀念起诸葛孔明,他的《出师表》真是名不虚传,有谁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率领三军复兴汉室,北定中原呢!
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该诗为淳熙十三年(1186)春于会稽
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
〔早岁〕早年。
〔那〕同“哪”。
〔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楼船夜雪瓜洲渡〕指陆游40岁任镇江通判时的事。
当时,右丞相张浚督视江淮兵马,过镇江,颇赏识
陆游。张浚积极督练军马,防敌备战,但朝廷偏向
议和,张浚处境艰难,最后被罢相。楼船,有楼的
高大战船。瓜洲渡,长江渡口,在江苏扬州,与镇
江隔江相对。
〔铁马秋风大散关〕指陆游48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
历。当时,诗人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活跃在大
散关前线,并曾经与金兵交战。铁马,配有铁甲的
战马。大散关,即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
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
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名世〕名显于世。
〔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原句: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句: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句: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原句: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通平仄通仄平平。 注:山『十五删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通平仄通仄平平。
原始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关『十五删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古韵平仄:仄仄通平通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 注:斑『十五删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通平通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通! 注:间『十五删平声』 注:间『十六谏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
重复字体: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