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题西林壁》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苏轼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记: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和侧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和低处不同角度望去,庐山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平仄


      原始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韵平仄:通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平。 注:同『一东平声』 注:同『一送去声』
      今韵平仄:通通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韵平仄:通仄平平平仄仄,仄通平仄仄平通。 注:中『一东平声』 注:中『一送去声』
      今韵平仄:仄通平平平仄仄,通平平仄仄平通。

      重复字体:
      横看岭侧远近高低各
      识庐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图片版
        题西林壁

        苏轼(北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苏轼相关作品
        赤壁赋-苏轼(北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鹊桥仙·七夕-苏轼(北宋)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

        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北宋)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

        荷华媚·荷花-苏轼(北宋)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

        如梦令·春思-苏轼(北宋)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