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
贫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冲天上。
五更箫鼓贵人家。
“冬至大如年”,富贵人家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
门外晓寒嘶马。
来宾的坐骑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耐不住五更晓寒,所以扬蹄昂首嘶鸣。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
我的帽下已露出斑白的头发,然而镜中却映出了脸上桃花般的醉酡色。
小帘沽酒看梅花。
我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边赏梅花。
梦到林逋山下。
醉梦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
1.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丙午:即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通纬·孝经授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间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
2.添线:谓冬至后白昼渐长。魏晋时宫中以红线测日影,冬至后每日添长一线。唐时宫中宫女亦以女功计日之长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线之功。后因称白日渐长为添线。
3.箫鼓:形容贵族家庆祝冬至节令。《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京师最重此节”。《梦粱录》卷六:“十一月冬至”:“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宗里,加于常节。’
4.晓寒嘶马:出自《武林旧事》卷三《冬至》:“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
5.檐:指帽檐。
6.镜:指西湖水面。靥(yè):面颊上的微涡,俗称酒窝。也指妇女颊上所涂的妆饰物。
7.小帘:指酒店。旧时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称酒帘、酒望。
8.林逋(bū)山:指西湖孤山。北宋诗人林通,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其“梅妻鹤子”。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