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题记: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天边的明月慢慢爬上了树梢,惊得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扑棱棱飞起,清凉的晚风似乎送来了远处隐约的蝉鸣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飘香的空气里,人们愉快地聊着今年的好收成,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也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轻云悠悠飘荡,点点繁星忽明忽暗,山前开始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前那间熟悉的茅草小屋依然静静坐落在土地庙旁的树林边,沿着山路一转,记忆中那座小桥横跨的溪流便映入了他的眼帘。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
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
饶的西面。
〔别枝〕横斜的树枝。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社庙丛林。社,社
庙,土地庙。
〔见〕同“现”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原始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蝉『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通仄?平仄仄。 注:片『十七霰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通平平,平仄平平通仄。
原始诗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前『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注:见『十七霰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重复字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