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辛弃疾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题记: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流淌着赣江的水,江水中仿佛映出了多少行人的眼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我抬头远望西北方向的长安,可惜眼前只有连绵不断的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然而,青山又怎能阻挡住奔流的江水呢,江水终究还是会一路向东而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夕阳渐渐西沉,我心中满是忧愁,这时深山里传来了鹧鸪的啼叫声。

    注释

    〔愁余一作〕愁予。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平仄


      原始诗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通通平仄通平仄?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通平?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古韵平仄:平仄通通平,仄平平仄平。 注:山『十五删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通通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古韵平仄:平平平通仄,仄仄平平仄。 注:去『六语上声』 注:去『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古韵平仄:平仄通平平,平?通仄平。 注:鸪『七虞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通平平,平平平仄平。

      重复字体:
      郁孤台下清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晚正愁余深闻鹧鸪

        图片版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南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

        菩萨蛮(词牌名)

        菩萨蛮,词牌名。本为唐朝教坊曲。《宋史·乐志》称为“女弟子舞队名”。唐唐苏鄂《杜阳杂编》称,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1][2]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特命温庭筠撰写以进[3],即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4]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辛弃疾相关作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南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南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南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