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谒金门·春半》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朱淑真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春半》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春已半。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
    触目此情无限。
    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
    十二阑干闲倚遍。
    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
    愁来天不管。
    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好是风和日暖。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
    输与莺莺燕燕。
    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
    断肠芳草远。
    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①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②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③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④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⑤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⑥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5-196页                     

          2、        思履.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第300-301页                      

      图片版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南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

      谒金门(词牌名)

      谒金门,词牌名。源自唐教坊曲。双调,四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句,四仄韵。
      朱淑真相关作品
      江城子·赏春-朱淑真(南宋)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

      清平乐·风光紧急-朱淑真(南宋)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

      中秋夜不见月-朱淑真(南宋)

      不许蟾蜍此夜明,始知天意是无情。 何当拔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

      秋夜舟行宿前江-朱淑真(南宋)

      扁舟夜泊月明秋,水面鱼游趁闸流。 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竿竹掷丝钩。 ...

      秋夜闻雨三首·其三-朱淑真(南宋)

      似篾身材无事瘦,如丝肠肚怎禁愁。 鸣窗更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