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向子諲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代-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题记:

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江南江北雪漫漫。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
    遥知易水寒。
    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
    断肠山又山。
    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天可老,海能翻。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
    消除此恨难。
    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
    几时鸾辂还。
    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注释


    阮(ruǎn)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鄱(pó)阳:地名,今江西鄱阳。
    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
    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
    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这。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
    遣(qiǎn)使报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
    鸾辂(luán lù):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图片版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宋代)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

      阮郎归(词牌名)

      阮郎归,词牌名。亦称《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向子諲相关作品
      洞仙歌·中秋-向子諲(宋代)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諲(宋代)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

      桂殿秋·秋色里-向子諲(宋代)

      秋色里,月明中。红旌翠节下蓬宫。蟠桃已结瑶池露,桂子初开玉殿风。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