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南歌子·游赏》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苏轼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南歌子·游赏》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谁家水调唱歌头。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

    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②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③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④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⑤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⑦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⑧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⑨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图片版
      南歌子·游赏

      苏轼(北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南歌子(词牌名)

      《南歌子》,词牌,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于温庭筠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泌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邦彦、杨无咎、僧挥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周邦彦词名《南柯子》,程垓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
      苏轼相关作品
      赤壁赋-苏轼(北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苏轼(北宋)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北宋)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