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苏轼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北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题记:

此词当为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八月在扬州时所作。此前三年,即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苏坚是他的属官,监杭州商税,两人交往颇密。此时因苏轼被召还京,苏坚告别苏轼回吴中故居,苏轼为之送行而作此词。

此词《乐府雅词拾遗》卷上作蒋璨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桐江诗话》以及《阳春白雪》卷五均作姚志道词。唐圭璋《宋词互见考》谓此说法乃流传之误,当为苏轼词。朱本、龙本、曹本俱编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薛本、邹王本谓作于是年八月。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三年枕上吴中路。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
    遣黄耳、随君去。
    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
    若到松江呼小渡。
    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
    常记高人右丞句。
    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①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陆机在洛阳时,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黄耳不但送到松江陆机家中,还带回了回信。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③《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④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图片版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北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青玉案(词牌名)

      青玉案,词牌名,别称《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苏轼相关作品
      赤壁赋-苏轼(北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苏轼(北宋)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北宋)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