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苏轼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题记: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平仄


      原始诗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通仄仄,平平仄仄仄通。平平仄仄仄平平。通平平通通,仄仄通平平。 注:声『八庚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通。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通,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古韵平仄: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通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生『八庚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长恨身非我有何时忘却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海寄余生

        图片版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北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临江仙(词牌名)

        临江仙,词牌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上下片各五句。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下片各五句。
        苏轼相关作品
        赤壁赋-苏轼(北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苏轼(北宋)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北宋)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