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赵令畤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宋代-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题记:

以美人自喻,自屈原肇始,后逐渐成为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常用的寄托手法。宋词多写闺情、春愁,其中不乏以女子闺愁寄寓自身遭际的作品。赵令畴因与苏轼交好,在苏轼见逐时,也受到牵连,际遇颇为坎坷。他这首《蝶恋花》将闺情写得婉转曲折,可看作寄托之作。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欲减罗衣寒未去。
      想脱下厚重的罗衣,可寒气还未消退。
    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珠帘也懒得卷起,独自在深闺中闲居。
    红杏枝头花几许。
    红杏枝头的花儿不知还剩下多少。
    啼痕止恨清明雨。
    美丽的脸庞上还挂着泪痕,只怨这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
      整日里百无聊赖,静坐看沉香燃出的轻烟一缕。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昨夜借酒浇愁喝得大醉,今早醒来得太晚,被惜春的情绪纠缠,心里满是忧愁。
    飞燕又将归信误。
    飞回来的燕子又耽误了捎来回信。
    小屏风上西江路。
    我眼中含着泪水,呆呆地望着那精致的屏风,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水路。

    注释

    〔宿酒〕又作宿雨。
    〔止〕犹“只”。
    〔沉烟〕点燃的沉香。
    〔恼〕撩惹。
    〔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平仄


      原始诗句: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古韵平仄:仄仄平通平仄仄。通通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平仄。 注:雨『六语上声』 注:雨『七麌上声』 注:雨『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通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通仄。平平通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古韵平仄:仄仄通平平仄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注:路『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通平平通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通仄。仄通平仄平平仄。

      重复字体: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图片版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赵令畤(宋代)

          赵令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玄孙。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坐

        蝶恋花(词牌名)

        蝶恋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萧纲ws:东飞伯劳歌 (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个字。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明月生南浦》、《转调蝶恋花》、《鱼水同欢》等。《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其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赵令畤相关作品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赵令畤(宋代)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赵令畤(宋代)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

        清平乐·春风依旧-赵令畤(宋代)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赵令畤(宋代)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