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题记: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虽然是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但西湖依然美丽动人,残花轻飘飘地落下,零星的花瓣点缀在枝叶间,显得格外醒目;
飞絮濛濛。
柳絮时而随风飘荡,时而旋转飞舞,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垂柳阑干尽日风。
杨柳垂下柔软的枝条,纵横交错,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整日在和煦的春风里悠然自得地轻拂着湖面。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游人们尽兴离去后,笙箫与歌声也逐渐平息下来,这才让人感到一片宁静,却又觉得这种安静正是此刻所需要的。
垂下帘栊。
回到屋里,拉上窗帘,静静等待燕子归来。
双燕归来细雨中。
不一会儿,只见双燕穿过细雨飞回,这才重新卷起帘子。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原始诗句: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古韵平仄:平平通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通仄仄平。 注:风『一东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通仄仄平。
原始诗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通。平仄平平。平通平平仄仄通。 注:中『一东平声』 注:中『一送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通平通。平仄平?。通通平平仄仄通。
重复字体: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