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踏莎行·小径红稀》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晏殊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代-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小径红稀》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
    炉香静逐游丝转。
    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注释

    (蒙通:濛)

    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⑵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
    ⑶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
    ⑷不解:不懂得。
    ⑸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⑹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⑺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平仄


      原始诗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通仄通平平,平平仄仄通平仄。 注:面『十七霰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原始诗句: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古韵平仄:仄仄通平,平平仄通。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通平,平平仄仄??仄。 注:院『十七霰去声』
      今韵平仄:仄通通?,平平平通。平平仄平平平仄。通通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重复字体: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

        图片版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北宋)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

        踏莎行(词牌名)

        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平韵。
        晏殊相关作品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晏殊(北宋)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晏殊(宋代)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晏殊(宋代)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

        浣溪沙·阆苑瑶台风露秋-晏殊(宋代)

          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