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踏莎行·碧海无波》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晏殊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踏莎行·碧海无波
北宋-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题记:

《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踏莎行·碧海无波》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碧海平静,波澜不起,没有任何险阻,瑶台之路畅通无阻。
    思量便合双飞去。
    仔细想想,当初真该一起远走高飞。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回想那时,我轻率地离开了心上人,如今,山高水长,要去哪里才能找到你呢。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灰尘落在华丽的坐席上,烟雾笼罩着芬芳的闺房。
    红笺小字凭谁附。
    写好的信笺,又该如何送到你的手中?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登上高楼遥望远方,只见细雨飘洒在梧桐树上,天色已渐渐接近黄昏。

    注释


    〔碧海〕海上神山。瑶台;路上仙境。
    〔红笺小字〕用红信纸写的信。

      平仄


      原始诗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通通通仄平平仄。通平平仄仄通平,平通仄仄平平仄。 注:处『六语上声』 注:处『六御去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通通平通平仄。通平平平?通平,平通仄仄平平仄。

      原始诗句: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通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雨『六语上声』 注:雨『七麌上声』 注:雨『七遇去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平仄。

      重复字体: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

        图片版
        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北宋)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

        踏莎行(词牌名)

        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平韵。
        晏殊相关作品
        玉楼春·春恨-晏殊(北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殊(北宋)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北宋)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

        踏莎行·碧海无波-晏殊(北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北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