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题记: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龙头舴艋吴儿竞。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
笋柱秋千游女并。
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行云去后遥山暝。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已放笙歌池院静。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
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残日倚楼时。断魂郎未知。阑干移倚遍。薄幸教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