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墨池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曾巩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墨池记
北宋-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题记: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墨池记》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临川郡城的东边,有一片地势略高的地方,靠近溪流,名叫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新城上面有一个低洼的长方形池子,据说这就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提到的。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王羲之曾经非常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刻苦精神,(现在人们说)这是王羲之留下的墨池遗址,但这真的可信吗?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当王羲之不愿意勉强去做官时,他曾游历东方,远至东海,在山水之间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愉悦。
    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难道他在尽情游览的时候,曾在这里短暂停留过吗?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那么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恐怕也是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专注的精神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然而,后人却没有谁能赶得上他,是不是因为后人下的功夫不如他呢?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由此可见,学习的努力是不能少的,更何况那些想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深造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的名声不能流传开来,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的两根柱子之间。
    又告于巩曰:“
    他还请我写一篇文章,说:“
    愿有记”。
    希望能为墨池作一篇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推测王先生的用意,或许是出于对他人长处的喜爱,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愿让它埋没,因此特意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吧?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或者他也想通过宣传王羲之的事迹来激励那些学生吧?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一个人如果有一技之长,就能让后人如此敬重他,更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呢,他们遗留下来的美好风范,让人追思和敬仰,对后世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
    〔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三二一~三七九)〕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
    〔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
    〔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
    〔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晋书·王羲之传》)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盖〕大概,副词。
    〔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致,取得。
    〔天成〕天然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著。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测。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推〕推广。
    〔学者〕求学的人。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图片版
      墨池记

      曾巩(北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曾巩相关作品
      墨池记-曾巩(北宋)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北宋)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北宋)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

      咏柳-曾巩(北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城南-曾巩(宋代)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