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子不语·卷十七·徐崖客》的原文打印版(袁枚)
原文/译文
文字版
子不语·卷十七·徐崖客
清代-袁枚
湖州徐崖客者,孽子也,其父惑继母言,欲置之死。崖客逃,云游四方,凡名山大川,深岩绝涧,必攀援而上,以为本当死之人,无所畏。
登雁荡山,不得上,晚无投宿处,旁一僧目之曰:“子好游乎?”崖客曰:“然。”僧曰:“吾少时亦有此癖,遇异人授一皮囊,夜寝其中,风雨虎豹蛇虺俱不能害。又与缠足布一匹,长五丈,或山过高,投以布,便攀援而上。即或倾跌,但手不释布,紧握之,坠亦无伤。以此游遍海内。今老矣,倦鸟知还,请以二物赠公。”徐拜谢别去。嗣后,登高临深,颇得如意。
入滇南,出青蛉河外千馀里,迷道,砂砾渺茫,投囊野宿。月下闻有人溲于皮囊上者,声如潮涌。偷目之,则大毛人,方目钩鼻,两牙出颐外数尺,长倍数人。又闻沙上兽蹄杂遝,如万群獐兔被逐狂奔者。俄而,大风自西南起,腥不可耐,乃蟒蛇从空中过,驱群兽而行,长数十丈,头若车轮。徐惕息噤声而伏,天明出囊,见蛇过处两旁草木皆焦,己独无恙。饥无乞食处,望前村有若烟起者,奔往,见二毛人并坐,旁置镬,爇芋甚香。徐疑即月下遗溲者,跪而再拜,毛人不知;哀乞救饥,亦不知;然色态甚和,睨徐而笑。徐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哑哑有声,响震林谷,若解意者,赐以二芋,徐得果腹。留半芋,归视诸人,乃白石也。
徐游遍四海,仍归湖州。尝告人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凡荒莽幽绝之所,人不到者,鬼神怪物亦不到。有鬼神怪物处,便有人矣。”
    《子不语·卷十七·徐崖客》全文注音拼音版

    袁枚(清代)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

    袁枚相关作品
    子不语·卷九·木箍颈-袁枚(清代)

      庄怡园在关东见猎户有以木板箍其颈者,怪而问之,曰:“我兄弟二人,方驰马出猎...

    遣兴-袁枚(清代)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苔-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鸡·养鸡纵鸡食-袁枚(清代)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