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子不语·卷十·梁朝古冢》的原文打印版(袁枚)
原文/译文
文字版
子不语·卷十·梁朝古冢
清代-袁枚
淮徐道署,在宿迁城中。宿,故百战地,是处皆兵燹之馀,署中多怪。康熙中,有某道升浙江臬司,临去留一朱姓幕友在署,俟后官交代。衙署旷荡,每夕,人语哗然。又一夕,月下闻语者聚中庭槐树下。朱于窗隙窥之,见庭中人甚多,面目不甚了了,大率衣冠奇古。一少年乌巾白衣椅柱凝思,不共诸人酬答。诸人呼曰:“陆郎,如此风月,何独惆怅?”少年答曰:“暴骸之事近矣,不能无愁。”语毕,诸人皆为咨嗟。有长髯高冠者出曰:“郎勿虑,此厄我先当之,赖有平生故人在此,自能相庇。”朗吟云:“寂寞千馀岁,高槐西复东。春风寒白骨,高义望朱公。”少年举手谢曰:“当年受德至深,不图枯朽之馀,犹叨仁庇。”因复共谈,似皆北魏、齐、梁时事。既而邻鸡远唱,诸人倏然散矣。朱胆壮,安寝如故。
阅数日,新官孙某来受交代。朱生匆匆出署,将觅船赴浙。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曰:“某到金陵见督院后,接楚中讣音,已丁外艰,不赴浙西新任,竟归矣。先生行止,自定可也。”朱遂稍停。闻新任淮徐道孙公署中一友得急疾殂,乃托宿迁令某荐扬。一说而就。随携行李入署。时将署中旧住之屋改作客座,另置诸友于他所。幕中公务甚繁,朱不复忆前事。
孙公新来,大修衙署,一日,与朱闲坐,家人走报云:“适开前池,得一石碑,不知何代物?”孙公拉朱同往观之,见碑上书“梁散骑侍郎张公之墓”,正当两槐之间。朱恍忆前月下事,力为劝止,并述所见,云:“当更有一墓。”言未终,而荷锸者云:“又得骇骨一具。”孙始信其说非妄,命工人仍加工掩平如旧,池不改作矣。盖前碑乃长髯高冠之墓;而后所得,乌巾少年之骨也。
    《子不语·卷十·梁朝古冢》全文注音拼音版

    袁枚(清代)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

    袁枚相关作品
    子不语·卷九·木箍颈-袁枚(清代)

      庄怡园在关东见猎户有以木板箍其颈者,怪而问之,曰:“我兄弟二人,方驰马出猎...

    遣兴-袁枚(清代)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苔-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鸡·养鸡纵鸡食-袁枚(清代)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