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子不语·卷七·陈姓父幼子壮》的原文打印版(袁枚)
原文/译文
文字版
子不语·卷七·陈姓父幼子壮
清代-袁枚
扬州陈山农,世业骡马行,年五十馀,病卧。见少年骑马自外入,掌其颈,遂昏迷。被少年提至马上,疾驰出门。陈号呼,莫有救者。至郊外,少年掷之于地,曰:“速来!吾先行候汝。”复以掌击其股,乃驰去。陈心迟疑,而两足不觉前进,其行如飞,亦不甚倦。惟所穿履觉易败,败则道旁有织履者为易之,易毕即行。了不通问,问亦不答。腹馁甚,见市中肴馔,试取食之,亦无禁。约行三昼夜,见道旁去思碑题名,知已入陕西咸阳城矣。及郭门,少年在焉,叱曰:“来何迟,累人三日痛楚!”即导入城,止一家门外。少年入复出,曳其裾至户内。见妇人辗转床上,若甚痛迫者。少年挈其领足,投妇人身。陈昏昏若入深岩中,腥秽满鼻,目不见天光,心窘甚。逾时见小隙微明,并力踊跃,豁然而堕,闻耳边多作贺声,曰:“得一佳儿。”陈更骇异,亟欲言而口已噤,因大呼。男妇满前,都无所闻。徐自审其声若甚小者,更摩视其耳目四肢,无不小矣,悟曰:“吾其投胎复生乎?”乃张目四顾,有老妪曰:“是儿目光焰焰,岂妖耶?再视当杀之!”陈惧,即瞑其目。自是沉沉若愚,胸中一切哀愁愤惋之心,叫呼啼哭,旁人便抱乳之,全不解其意。渐久习惯,亦不复作前世想矣。
至六岁,稍稍能言。其父行贾江南归,以绢绐其母曰:“此物不易得,在江南值数十金。”母珍之,置枕函间。陈偶取玩视,母以父言禁之。陈笑曰:“父妄耳。此濮院?,不数金可得。”父大惊,固问之。陈垂涕,具道所以,且曰:“吾来时,生儿方十数岁,今当成人,名某,家住某里。父至江南可访也。”父颔之。明年至扬州,果得其子,语以故。子亦以贸易故,欣然偕来。相见之下,略不相识。子鬑鬑有须,而父犹孩也。道家事如平生,且言某某欠债未还;某处有积金三百,存为汝婚,宜归取之。言讫唏嘘。子不胜悲,归访之,其言皆验。
后十馀年,陈年壮,继父业,来江南访其故居。前生子已死,家事凋落,皤然老妻,抚孤孙独存。陈不胜感慨,留三百金为前生妻治后事,具杯酒浇其前世墓而去。
    《子不语·卷七·陈姓父幼子壮》全文注音拼音版

    袁枚(清代)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

    袁枚相关作品
    子不语·卷九·木箍颈-袁枚(清代)

      庄怡园在关东见猎户有以木板箍其颈者,怪而问之,曰:“我兄弟二人,方驰马出猎...

    遣兴-袁枚(清代)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苔-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鸡·养鸡纵鸡食-袁枚(清代)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