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慎独则心安》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曾国藩)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慎独则心安
清代-曾国藩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慎独则心安》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自修之道,最难的是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内心既然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却不能真心实意地用力,努力行善除恶,那就是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内心是否自欺,这是别人所无法知道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所以《大学》的“诚意”这一章,两次提到“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如果真的能像爱美色一样爱善,像讨厌不好的气味一样憎恨恶,努力克服私欲,维护公理,那么《大学》里所说的“自慊”,《中庸》里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就都能切实实行了。
    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即如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很正直”,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养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重要的”,也都是这个意思。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所以只要能慎独,自我反省就不会内疚,内心就可以对得起天地和鬼神的质疑,绝对不会有行为不能让自己的内心满意而心情沮丧的时候。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人,如果没有任何一件事会令自己的内心觉得惭愧,那就会内心坦荡,内心常常愉快自足而宽厚平和,是人生最重要的自强之道,最重要的寻乐法门,是修身第一要紧的事。

    图片版
    慎独则心安

    曾国藩(清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

    曾国藩相关作品
    日课四条-曾国藩(清代)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

    主敬则身强-曾国藩(清代)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习劳则神钦-曾国藩(清代)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求仁则人悦-曾国藩(清代)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慎独则心安-曾国藩(清代)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