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梧桐》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李渔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梧桐
清代-李渔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现身。《易》曰:“观我生进退”。欲观我生,此其资也。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所坏,不克有终。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此予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梧桐》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
      梧桐这种树,是草木中的一部编年史。
    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我却将它写出来。
    花木种自何年?
    花木是什么时候种的。
    为寿几何岁?
    有多少岁了?
    询之主人,主人不知;
    问主人,主人不知道;
    询之花木,花木不答。
    问花木,花木不能回答。
    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
    只可以称它为“忘年交”,称为“知时达务”就不行了。
    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
    梧桐不是这样,它用节进行记录,生一年,记录一年。
    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现身。
    树记录树的岁数,人就记录人的岁数,树小的时候人跟它一样小,等树长大了人也跟着长大,观察树就是观察人自己。
    《易》曰:“
    《易经》说:“
    观我生进退”。
    观我生进退。”
    欲观我生,此其资也。
    想要观察自己的生活,梧桐就是一个工具。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所坏,不克有终。
      我小的时候种梧桐,就在树上刻诗,这样可以记录年份,每年长一节,就刻上一首诗,可惜后来梧桐树在战乱中被毁了,不能够继续。
    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
    我还记得十五岁时刻在梧桐上的诗:“
    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
    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
    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
    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
    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
    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
    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
    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
    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
    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
    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
    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
    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此予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
    这是我少年时代的作品,因为说到梧桐,偶尔记起,不然都忘记了。
    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
    仅这一件事,就是得益于梧桐。
    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那么我说梧桐是一部编年史,难道是骗人的吗?

    图片版
    梧桐

    李渔(清代)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自幼聪颖,素有

    李渔相关作品
    桂-李渔(清代)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

    笠翁对韵·十五咸-李渔(清代)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

    笠翁对韵·十四盐-李渔(清代)

      宽对猛,冷对炎。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风台谏,肃堂廉。保泰对...

    笠翁对韵·十三覃-李渔(清代)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楩楠。得一对...

    笠翁对韵·十二侵-李渔(清代)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